个人中心
登录
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下,一定量的溶剂溶解溶质达饱和时,所含溶质的量称为溶解度。任何一种表示浓度的单位都可用来作为溶解度的单位。因此,根据工作需要,溶解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示法,通常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形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表示。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
溶液的组成量度旧称溶液的浓度.从1983年7月1日开始贯彻实施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后,单独使用”浓度”一词已有它特定的含义,它不能再作为一般的概念使用,应改称为溶液的组成量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给病人输液或用药时,必须规定药液的量度和用量
渗透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讨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在蔗糖浓溶液上小心加入一层清水,水分子即从上层渗入下层,蔗糖分子也由下层涌入上层,直到蔗糖溶液的浓度均匀为止。一种物质的粒子自发地分布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一)离解度和离解常数 一元弱酸弱碱(如HOAc,NH3等)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离解。离解程度用离解度表示。 离解度是指溶液中已经离解的电解质的分子数占电解质总分子数(已离解的和未离解的)的百分数。通常用α表示。 一元弱酸HA存在以下的离解平衡: 平衡浓
一、权碱概念 酸碱离子理论是阿累尼乌其斯(Arrhenius)根据他的电离学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阳离子的物质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物质叫碱。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这个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早就暴露
一、溶度积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为0.1g以下的,称为微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当水中的微溶电解质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固体和溶解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就达到两相之间的溶解平衡: s表示固体,根据化学平衡原理: [MA(s)]是常数,可以并入常数项中,得到[M+][A-]=K[MA
一、水的离子积 水是一种既能释放质子也能接受质子的两性物质。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微弱地离解,质子从一个水分子转移给另一个水分子,形成H3O+和OH-。 达到平衡时,可得水的离解常数Ki 或[H2O+][OH-]=K1[H2O]2 由于水的离解度极小,[HO]数值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令K1[H2
酸碱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当溶液PH值发生变化时,指示剂可能失去质子由酸色成分变为碱色成分,也可能得到质子由碱色成分变为酸色成分;在转变过程中,由于指示剂本身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的酸色成分或碱色成分是一
除强酸强碱盐无水解反应外,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其它各种盐的水解反应,实质由是一种质子转移反应,即酸碱反应。在纯水中,[H+]和[OH-]相等,呈中性。但加入盐的离子和H+及OH-作用后使水中H+或OH-浓度发生改变,故多数盐的溶液显示出酸性或碱性。这种盐的离子与水中H+或OH-作用生成难离解物质,
一、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原理 (一)缓冲作用与缓冲溶液 纯水在25℃时PH值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而使PH值降到5.5左右。1滴浓盐酸(约12.4mol.L-1)加入1升纯水中,可使[H+]增加5000倍左右(由1.0×10-7增至5×10-4mol.L-1),若将
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同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物质内部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起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有必要先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我们知道,地球沿着固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地球的卫星(月
所谓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即化学键问题,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分子之间还有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即分子间力问题;此外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一些原子间还可能形成氢键。 本节主要简介杂化轨道理论,有关氢键的问题留在下一节讨论。 一、化学键的概念 分子或晶体中
一、氢键的本质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X(F,O,N)以共价键形成强极性键H-X,这个氢原子还可以吸引另一个键上具有孤对电子、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形成具有X-H…Y形式的物质。这时氢原子与y原子之间的定向吸引力叫做氢键(以H…Y表示)。 氢键的本质一般认为主要是静电作用。在
硫在周期表内与氧同属第六主族,最外层未成对的p电子也是两个,因此硫也能形成与氧相类似的化合物。 R-OH醇R-O-R‘醚 R-SH硫醇R-S-R‘硫醚 一、硫醇的构造和性质 硫醇可看作是硫化氢(H2S)分子中一个氢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通式为R-SH。-SH称为巯基或氢硫基,它是硫醇的官能
一、配合物的定义 如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可得到浅蓝色碱式硫酸铜[Cu(OH)2]SO4沉淀,继续加入氨水,则沉淀溶解而得到深蓝色溶液。显然由于加入过量的氨水,NH3分子与Cu2+离子间已发生了某种反应。 经研究确定,在上述溶液中生成了深蓝色的复杂离子[Cu(NH3)4]2+。从溶液中还
一、配合物配位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配位键理论又叫配价键理论,其基本要点可归纳为三点: 1.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间是以配价键结合的,具有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提供电子对,填入中心离子的外层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中心离子所提供的空轨道在与配位原子成键时必须经杂化,形成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这些杂化轨道的
一、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将氨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则有[Ag(NH3)2]+配离子生成,反应式为: Ag++2NH3→[Ag(NH3)2]+ 此反应称为配合反应(也叫络合反应)。 由于配离子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以配价键结合起来的,因此,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离解成简单离子,实质上
一、螯合物的概念 螯合物又称内络合物,是螯合物形成体(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螯合剂(配位体)配合而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螯合”即成环的意思,犹如螃蟹的两个螯把形成体(中心离子)钳住似的,故叫螯合物。 形成螯合物的第一个条件是螯合剂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都能给出电子对的配位原子(主要
一、氧化还原的概念 (一)元素的氧化数 元素的氧化素是指分子中各原子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电荷数。确定元素氧化数的原则是: 1.在单质的氧化数为零。 2.在简单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Na+中Na的氧化数为+1,S2-中S的氧化数为-2。 3.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
一、原电池 将锌片插入CuSO4溶液中,锌片上的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而溶解;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成为金属Cu在锌片上析出,即发生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电子从锌原子转移给铜离子。由于锌片和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溶液中铜离子无秩序地自由运动,使得 Zn和Cu2+之间电子的转移是直
去检索>
去下载>
成功解锁2个技能,为你点赞
《SCI写作十大必备语法》 解决你的SCI语法难题!
技能熟练度+1
视频课《玩转文献检索》 让你成为检索达人!
恭喜完成新手挑战
手机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领取
免费领《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教程》
微信扫码, 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