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理论 > 婴儿喂养

婴儿喂养

2021-01-31浏览:1447
  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素,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并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但此时消化与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摄入需要很不适应,因此易发生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这一时期提供母乳喂养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极为重要。
  一、小儿能量代射特点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1.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以下五个方面:

  ⑴基础代谢:比成人高,按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1岁以内约需230.2Kj (55KCal),12岁184.2KJ(44KCal),7岁以后与成人相近104.6~125.6KJ (25~30KCal)。

  ⑵活动所需:新生儿只能啼哭、吮奶,这项需要较少,婴儿约为62.8~83.7Kj (15~20KCal/kg.d),需要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岁时约为125.6KJ/kg.d (30KCal/kg.d)。

  ⑶生长所需:这一部分热能消耗为小儿所特有。所需热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若饮食所供给的热量不足,生长发育即会停顿或迟缓。婴儿此项热量约占总热量之25~30%。初生数月的婴儿达167.4~209.3KJ(40~50KCal/kg.d),1岁时为62.8Kj (15KCal)。每增加1kg体重需要摄入18410~23849KJ的能量。

  ⑷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婴儿饮食中虽然蛋白质所占比例较成人高,但小儿食物特殊运力作用低,平均为占总热量6%与成人相仿。

  ⑸排泄的消耗:每天摄入的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吸收即排泄于体外,此项热量损失不超过10%,但腹泻时,此项热量丢失大增。

  综上所述,婴儿用于维持安静状态所需热量(包括基础代谢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占总热量50%,用于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约占25%,用于活动所需约占25%,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能量需要量以婴儿为最高。如总热量长期供给不足可致消瘦、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而总热量长期供给过多时,又可发生肥胖。

  实际应用时,主要依据年龄、体重来估计总热量的需要。每公斤体重每日所需热量:新生儿第一周约为60KCal,第2~3周为100 KCal,第2~6个月约需110~120 KCal。简单计算法:<1岁110 KCal/kg.d,以后每3岁减去10 KCal,至15岁时为60 KCal左右,成人为30KCal左右。

  2.营养素的需要: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

  ⑴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多,但肾脏浓缩功能差,因此所需水分相对地较多。摄入蛋白质和无机盐多者,水的需要量增加,牛乳中含蛋白质及盐类较多,婴儿需水100~150ml/kg/d,3~7岁90~110ml,10岁70~85ml,14岁时约40~60ml。婴幼儿每日摄入量少于60ml/kg,即可发生脱水症状。

  ⑵蛋白质:由于小儿生长发育需要正氮平衡,故蛋白质按体重计算需要量比成人高。婴儿饮食中蛋白质含量约占总热量的15%,母乳喂养每日需蛋白质2g/kg,牛乳喂养为每日3.5g/kg,混合喂养为每日3.0g/kg。

  ⑶脂肪: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主要来源于乳类、肉类、植物油。婴幼儿饮食中脂肪供给占总热量的35%,每日约需4~6g/kg,6岁以上约为每日2~3g/kg。

  ⑷糖类:是供给热量的主要来源,其供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0%,婴儿每日约需10~12g/kg,儿童每日约需8~12g/kg。食物中糖类过多发酵过盛刺激肠蠕动可引起腹泻。

  ⑸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及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与酶关系密切,是构成许多辅酶的成份。维生素种类很多,水溶性包括维生素B1、B2、B6、C等,在烹饪过程中易损失,体内不能贮存。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D、E、K,吸收后可在体内贮存,过量则易蓄积中毒。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除膳食摄入不足外,还可因消化吸收障碍、分解破坏增强、生理需要量增加以及肠道细菌合成障碍引起。其中,维生素A、B1、B2、C、D、B12、叶酸等容易发生膳食中含量不足。

  ⑹元素:离子化元素如钙、磷是正常凝血和神经肌肉功能所必需。由于它们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大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例如铜、铁、锌、锰、硒、碘、铬等。缺乏后产生特征性生化紊乱、病理改变及疾病。儿童易因微量元素代谢不平衡引起疾病。例如肠病性肢端皮炎是遗传性缺锌病,钢发综合征是遗传性缺铜症,缺碘引起克汀病,缺硒引起克山病,缺铁引起贫血。
  二、人乳

  (一)人乳的营养成份

  1.蛋白质:人乳蛋白质含量较低,1.1~1.3g/dl由酪蛋白和乳白蛋白组成,前者提供氨基酸和无机磷。乳白蛋白约占总蛋白的2/3,主要成份有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白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在胃内形成凝块小,有利于消化吸收。

  2.碳水化合物:人乳中的乳糖含6.5~7.0g/dl,较牛乳中乳糖含量(4.5~5.0g /dl)高。是生后6个月内婴儿热能的主要来源。

  3.脂肪:以细颗粒(直径< 10μm)的乳剂形态存在,其中较易吸收的油酸脂含量比牛乳多一倍,而挥发性短链脂酸比牛乳少7倍,长链不饱和脂酸较多,易于消化吸收。

  4.维生素:正常营养的乳母乳汁中维生素A、E、C较高,而维生素B1、B2、B6、B12、K、叶酸含量较少,但能满足生理需要。维生素D在人乳及牛乳中的含量均低。

  5.矿物质:人乳矿物质含量约为牛乳的1/3。人乳钙、磷含量(33:15)比牛乳(125:99)低,但钙、磷比例适宜(人乳为2:1,牛乳为1.2:1),钙的吸收良好,故人乳喂养儿较少发生低钙血症。铁在人乳和牛乳中含量均低,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明显高于牛乳。但如不及时添加辅食和补充含铁食品,仍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人乳锌含量比牛乳低(人乳0.17~3.02mg/L,牛乳1.7~6.6mg/L)但其生物利用率高,因人乳中存在一种小分子量的配位体(ligand)与锌结合,可促使锌的吸收,而牛乳中的锌与大分子量的蛋白质相结合,吸收困难。

  (二)人乳的免疫成分

  大量研究证明,人乳含有多种抗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物质,对预防新生儿和婴儿感染有重要意义。

  1.体液免疫成分:人乳中含有IgG、IgA和IgM,以初乳(产后2~4天内的乳汁)中浓度最高,其中分泌型IgA(s IgA)是所有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者,随泌乳期延长,IgG和IgM含量显著下降。s IgA在成熟乳(产后2~9月的乳汁)中的含量也有明显下降,但由于成熟乳的泌乳量增加,婴儿摄入s IgA的总量并无明显减少。此外,人乳中尚含有多种抗体,主要成份为IgA。这些抗体分布在婴儿的咽部、鼻咽部和胃肠道局部粘膜表面,中和毒素、凝集病原体,以防浸入人体。乳铁蛋白在人乳中含量丰富,明显高于牛乳,能与细菌竞争结合乳汁中的元素铁,阻碍细菌的代谢和分裂繁殖,而达抑菌效果,在预防新生儿和婴儿肠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细胞成份:人乳中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能力,能合成C3、C4、溶菌酶和乳铁蛋白,在预防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

  3.其他因子:双歧因子在人乳中含量高而稳定,可促进肠道内乳酸杆菌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人乳中溶菌酶较牛乳中高300倍,能水解细菌细胞膜上的粘多糖,溶解其细胞膜而杀伤细菌。初乳中的C3、C4经活化后具调理性的趋化性,可溶解破坏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细菌。

  (三)人乳喂养的优点:

  1.人乳营养丰富、热量高、营养素比例适合小儿消化能力与需要,尤其最初4~6月最为适宜,在此时期单独母乳喂养即可满足营养需要。

  2.人乳含丰富的免疫成分,有抗感染作用,此点是牛乳无法相比的。

  3.人乳为直接喂哺,无感染变质的可能,且方便经济,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

  4.喂哺母乳可增进母子感情,并可密切观察小儿微细变化。

  5.母亲产后即哺乳,有助于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

  (四)哺乳方法和影响乳汁分泌及成分的因素

  1.哺乳方法

  ⑴开奶时间:产后应尽早开始哺喂母乳,如母子情况良好,可在产后1~2小时开始吸吮母亲乳头,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生后数日内乳汁分泌少,可适当加喂糖水。

  ⑵喂乳次数:可根据婴儿饥饱和吸吮情况掌握,不宜严格规定间隔时间及次数。有利于通过吸吮刺激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以促进泌乳及产乳反射的建立。

  ⑶喂乳时间和方法:出生2~3天,每次每侧乳房喂2~4分钟,以后延长至10分钟左右,一般最初5分钟内已吸出大半乳量,10分钟后乳汁几乎吸空,故每次最长喂乳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喂哺时,应抱起婴儿呈半坐姿势躺在母亲怀里,保持呼吸道通畅。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头放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使胃内空气排出,以防止吐奶。

  ⑷影响乳汁分泌及成分的因素

  1.人乳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多种内分泌的参与和影响。妊娠期由于胎盘雌激素、孕激素的产生。促进乳腺进一步发育,血中催乳素浓度超过正常时的10~20倍以上,由于雌、孕激素与催乳素竞争同乳腺受体结合,此时催乳素浓度虽高,但不泌乳。分娩后,胎盘脱离母体,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只有催乳素与乳腺腺泡上皮受体结合而开始泌乳。婴儿吸吮乳头和乳晕的刺激使垂体分泌催乳素,随之引起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将腺泡中的乳汁挤入导管,迅速达到乳头而射出。在婴儿开始吸吮后的30~45秒内,突然双侧乳房射出乳汁,称为射乳反射,可使婴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母血中催乳素的浓度和婴儿吸吮的强度和频繁度有关。吸吮次数愈多,愈有力,乳腺排空愈好,可使催乳素血液度增加,而促进乳汁的合成和分泌。如果没有催乳素引起的射乳反射,乳汁不能大量排出,乳腺排空不好,乳量即明显下降。

  2.影响乳汁分泌及成分的因素:乳母膳食均衡、营养充足,所分泌的乳量及成分的差异不大,一般能保证婴儿的营养需要。但乳母饮食量少或营养较差,总泌乳量常常减少,实际也影响了婴儿对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因此,乳母在哺乳期应保持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充足的泌乳量。焦虑、愤怒、抑郁、疲劳、怕痛等都可减少或抑制催乳素分泌,阻止射乳反射的建立,使泌乳量减少。此外,乳母饮酒、疾病、怀孕等均影响泌乳。
  三、人工喂养、断乳及辅助食品的添加

  (一)人工喂养的对象:①母亲没有乳汁分泌;②乳母患有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心、肺、肾脏病、内分泌病,或患有慢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均不宜哺喂婴儿;③婴儿患有苯丙酮尿病、半乳糖血症等遗传代谢病,不适于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的选择与喂养技术

  1.鲜牛奶为最常用人工喂养的乳品,其与人乳的区别点为:①牛乳中含蛋白质为3.3%,较人乳高但以酪蛋白为主。酪蛋白遇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坚韧的乳块,不易消化,因而食用前应采取加水稀释,加热煮沸或加酸以使凝块变小变软;②牛乳中不饱和脂酸较人乳少,脂肪球大不易消化;③牛乳中各种矿物质浓度均高于人乳,需要加水稀释,以降低渗透压负荷;④人乳中所含的免疫成分及酶等成分在牛乳中含量极少无法弥补。

  2.鲜牛乳的调制:婴儿的需热量为每日418~460KJ/kg,需水量为每日150ml/kg,每日1000ml牛乳含热量2761KJ,含蛋白质33g,加糖5%,故5%糖牛乳100ml含热量为360KJ。

  举例:4个月婴儿体重6公斤

  每日需热量为6×460KJ=2760KJ

  每日需5%糖牛乳量为100:360=X:2760

   X=100×2760/360=767ml(约750ml左右)

  每日需糖量为750×5%=37.5g

  每日需水量为150×6-750=150ml,可加入牛乳中或另以米汤、水、果汁补充。

  3.喂养技术:①最好选用大口玻璃奶瓶,易于清洗,便于煮沸消毒;②将每日小儿所需之牛乳、蔗糖及应加入水的总量,一并加热,直至煮沸;③喂哺时婴儿半卧位于母亲怀中,奶瓶前端充满乳汁,以免小儿吸入过多空气。喂完后拍背几分钟,排出空气以防止吐奶;④以3~4小时一次为宜,但由于婴儿食量个体差异很大,很难统一。

  (三)混合喂养与断奶:

  1.人乳不足需同时添加牛乳者称为混合喂养。添加量和方法取于婴儿的需要量及人乳缺乏的程度。可于下午或傍晚母乳缺乏时,喂以牛乳。也可在每次喂哺人乳后加喂一定量的牛乳,这样哺乳次数并未减少,仍能保持按时刺激乳房以维持乳汁分泌。

  2.婴儿生后头6个月内生长发育迅速,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但6个月以后单纯人乳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小儿常因眷恋母乳而拒绝其他食品,出现食欲缺乏或食欲异常,常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或贫血等。因此人乳喂养儿应在适当时期断奶。断奶应逐渐进行,在正常添加辅助食品的条件下,8~12个月为断奶最适当的时期。一般先从6~8个月起每日先减少一次哺乳,用辅助食品代替,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在乳品缺乏地区,可每日保留1~2次人乳喂哺,直至1岁半至2岁。2岁时即使仍有少量人乳也应停止哺喂。在炎热夏季或婴儿患病时不宜断奶,可延至秋凉时进行,以免发生腹泻等消化紊乱。

  (四)辅助食品添加的重要意义和添加的原则及品种

  1.人乳喂养至3~4月时乳汁分泌量常不能满足婴儿需要。人工喂养者也不能单纯依靠增加牛乳量来满足婴儿的营养;当每日奶量达1000ml及每次量达200ml以上时,即宜添加辅助食品,以保证婴儿的生长。

  2.辅助食品既补充营养不足,又是断奶及以后喂以固体食物的过渡。辅助食品应含有各种重要营养素,并应适合婴儿的消化能力,最初宜选择糊状,不含纤维者,如奶糕,菜麦糊,豆付,鱼松,蛋黄等。

  3.添加辅助食品应循序渐进,每次添加一种,从小量开始,小儿适应后再逐渐加量,进而添加第二种,第三种……。

  4.辅食种类:1~3月可添加菜汤、水果汁、鱼肝油,以补充纤维素A、B、C、D和铁、钙、磷等,4~6月可添加米糊、奶糕、稀粥、蛋黄、鱼泥、菜泥等以补充热能,锻炼小儿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食物,7~9个月可添烂粥、面条、碎菜、蛋、肝泥、肉末、豆付、饼干、镘头片、熟土豆等以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类等,并由半流质过渡到固体食物,10~12个月即可吃软饭、挂面、带馅食品,碎肉等直至断奶。
  [附]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价及微机处理

  1.营养状况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定期的评价小儿营养状况,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寻找原因加以处理,以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通常采用的指标为身长及体重,身长是一项稳定的有价值的生长测量指标,重复性好。暂时的营养不足不会对身长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有较长期的营养不足才能使骨骼生长停滞而影响身长的增长。体重是身体各部重量的总和,是反映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指标。以上两个指标是较常用的评价营养的单项指标,但易受个体差异、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多参用按身高体重值,(因小儿初生至身长125cm这一发育时期内,其身长与体重之间有平行发展的规律,即身长每增加3.8cm,体重即增加1kg)提出“该身长儿童应有的体重”概念,代表标准体重。而不是“某年龄儿童所应有的体重”,小儿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之比,即可代表该小儿的营养状况,提出小儿营养状况指数公式,即:

  指数“100”代表这一阶段小儿的标准营养状况。超过或低于指数100,表示小儿的营养状况是优或劣。定期测量可及早发现营养不良。例如3月份的指数为96,5月份时虽然身长体重均有增加,但其指数变为92,即应查明原因,调整饮食。

  2.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电脑系统

  采用形态指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上臂围、小腿围、皮下脂肪等,利用微型计算机的贮存信息多、准确、检索速度快的优点,进行综合评估。可以评价个体及群体发育,并可进行营养性疾病的筛查。首先应用膳食营养素分析电脑系统进行儿童膳食调查,根据调查所得食品名称、消耗量和人数,计算出每日每人各营养素的摄入量、能量来源、膳食构成比例和不足的营养素,对所有过剩或不足者,提供增减食品的建议。

  经微机处理后作出食品建议为:几种断奶食品;婴儿膳食建议;儿童常用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表;介绍几种强化食品。

  在现代儿童保健工作中,借助微机进行膳食营养素分析及儿童营养状况评估,可以高效准确的提供信息。
  [附]如何正确选用强化食品
  一、何谓强化食品

  近年来,在对人群进行营养和膳食调查后,针对人群膳食中某些营养素含量不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预防措施,取得明显的预防效果。根据人群的营养和膳食情况,将某些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这种食品称为强化食品。
  二、强化食品的种类:

  (一)铁强化食品:由于世界各地铁营养缺乏症的患病率均高,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所以推广铁强化食品,预防缺铁,已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已研制出多种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饼干、糖果、奶粉、酱油、食盐、饮料、代乳粉、面包等。应用铁强化食品,应注意以下条件:①最好是人群的主食或经常食用的副食品;②加入的铁易于吸收,且不影响食品的其他营养成分和色、香、味;③价格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保存和运输;④根据群体的实际铁营养情况,科学的确定强化铁量,绝不能引起急、慢性铁中毒;⑤定期监测强化食品质量和预防效果。如婴儿“乳方”每1000ml加铁10~20mg,每100克乳粉加铁15mg;面粉等谷类干粉每100克加铁3.5~7mg;食盐每克加铁1mg,同时加入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

  (二)锌强化食品: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仅次于铁。锌缺乏将导致多种功能紊乱。食物中含锌不足为锌缺乏症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缺乏含锌丰富的动物性食物更易造成锌缺乏。口服含锌制剂符合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常用硫酸锌、醋酸锌、葡萄糖酸锌、谷氨酸锌、赖氨酸锌做为强化剂。

  (三)铜强化牛乳制品:预防小儿缺铜性贫血及症状性缺铜。

  (四)苯酮宁奶方冲饮剂(国产)及Lafenalac(美国产):每100g内含蛋白质15g、苯丙氨酸80m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60g、热量188.28KJ。为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制剂,用以治疗苯丙酮尿症。

  (五)无半乳糖配方奶:国外有Nutramigen、Pro Sobee等,治疗半乳糖血症。
  三、如何正确选用强化食品

  1.食用者必需具有食用强化食品的适应症,应通过医学鉴定确认某种营养缺乏,并确定选用何种强化食品适宜。

  2.食用强化食品有时间限制,如已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即应及时停用,代之以加强营养,以天然食品供给充足的营养素。否则会造成某种营养素过多而导致中毒症。

  3.所选用强化食品必需是国家认定的食品厂家生产,该强化食品业已通过国家鉴定方可食用。

  4.严格区别食品添加剂(如色素)、校味剂(如香精、糖精)加于主料后制成之食品。


+1
+2
100研值 100研值 ¥99课程
检索文献一次
下载文献一次

去下载>

成功解锁2个技能,为你点赞

《SCI写作十大必备语法》
解决你的SCI语法难题!

技能熟练度+1

视频课《玩转文献检索》
让你成为检索达人!

恭喜完成新手挑战

手机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领取

免费领《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教程》

微信扫码, 免费领取

手机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