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南大美女学霸,29岁成北大最年轻博导!

2021-11-24

1984年出生的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回国短短几年,科研成果丰硕。


2019年8月,国家杰青建议资助候选人名单公布,刘颖成为最年轻的建议资助申请人之一;2019年9月,由腾讯基金会和杨振宁等十四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科学探索奖”正式揭晓首届获奖名单,刘颖再次上榜。此外,刘颖还入围2019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和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刘颖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个人简介和代表性论文



1984年出生。2002-200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2011 年留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作为Helen Hay Whitney Research Fellow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于2013年底起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线粒体与衰老研究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


迄今已在Science,Nature,Molecular Cell和Cell Research等权威杂志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






工作中的刘颖



刘颖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科院。2016年,刘颖以校友的身份在南大2016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在这个校园里有很多回忆:唇枪舌剑的新生辩论赛,拼了命的学可是有机化学期中考试依然没能及格……”


顿时,“高冷”女科学家的形象被打破,新生们:“学神”级的学姐,当年竟然也挂过科?


刘颖在辅导学生做实验


她选择南京大学生物系的过程颇为戏剧性,“当年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北大的了,但是清华北大的生物专业在当年是省里前几名才能录取的,于是报了南京大学生物专业。”


大学毕业后,她考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读博的前两年挺辛苦的,当时做了有四五个课题都不顺,一直拿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刘颖开始动摇:要不要换个专业?


不过她并没有屈服,而是换个角度思考:实验没成功不能说明没有收获。


拐点在两年之后出现:别人尝试多次都没有结果的课题,刘颖做了不久就成功了,并于2009年在《科学》杂志顺利发表,刘颖的科研之路由此峰回路转。


“我当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应用到临床上,但现在还处于最基本的研究阶段,距离药物研发还有很长的路。”刘颖说。




科研生活,努力平衡



事业与家庭难以平衡,刘颖曾经并不担心,认为工作稳定后再要孩子,就能轻松兼顾。但孩子出生之后,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依然会影响工作进度,刘颖一度为此纠结。


“孩子的成长不能错过,需要我的陪伴。”刘颖说:“所以只能在工作时间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实验室里的刘颖


高效工作,她有自己的秘诀。她注意抓重点,把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事。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刘颖严格规划。工作25分钟,再花5分钟时间处理杂事。


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人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我希望他们有快乐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





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很难想象,她最大的业余爱好竟然是跑马拉松。


刘颖跑完半程马拉松后在鸟巢留影


刘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所在城市波士顿有着浓厚的跑步氛围。那时科研任务很重,聊得来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渐渐成了她减压的方式。


马拉松和科研很像,几公里后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讨苦吃,一面告诉自己要坚持。冲过终点,心里又升起了成就感,想着下次还要报名。


回国之后,她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在平时紧张的科研节奏下,运动是她放松的好方法。


翻看刘颖的朋友圈,大多是一些生活乐趣的分享。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些会影响到她的科研工作。刘颖说:“其实没有。未来半年,我还会发几篇文章。高效率科研,高质量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狗科研彩蛋福利




准备发文章的你要注意了,千万别因为查重率高而耽误发表,导致延毕、错失晋升。


一篇论文在最后定稿前,要经过反复查重,以确保查重率降到规定的范围之内。


然而,查重费用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每查重一次就是一笔开销。


为此科科花了大量时间亲测,精心整理出 免费:【论文查重与降重工具】超值大礼帮你轻松搞定职称论文与毕业论文查重!


免费获取方式


医学论文查重/降重/必备工具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狗科研

回复免费即可免费获取

点击“在看”,早降重早发表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