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词汇大全 > dacomitinib
dacomitinib

肿瘤

关键词肿瘤 药物 肺癌

词汇介绍

拓展阅读

解析

Dacomitinib 

释    义   n. 达克替尼;达可替尼

例    句   Dacomitinib is the first second-generati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 in the patients of EGFR mutation-positive inoperable or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达可替尼是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显著提高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

概述

概述


达可替尼PF-00299804是美国辉瑞公司(Pfizer为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NSCLC)患者使用而研制的第二代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抑制剂。分子量488.0靶点Her1IC50=6 nM),Her2IC50=45.7 nM),Her4IC50=74.0nM)。201892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达克替尼上市


达克替尼是人EGFR家族(EGFR/HER1HER2HER4)和某些EGFR激活突变(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取代突变)的激酶活性的不可逆抑制剂。可与HER1HER2HER4酪氨酸激酶共价结合,从而更广泛和持久地抑制EGFRHER2HER4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体外研究显示其对由EGFR T790M或者HER2突变引起的吉非替尼耐药的细胞系和移植肿瘤仍有活性。


剂量和给药方法


达可替尼的最低剂量是30 mg每天一次口服,标准剂量为45 mg每天一次口服。应空腹(至少进食前1小时或后2小时)服用达可替尼所有剂量。


药代动力学


达可替尼的半衰期是4672小时,口服67小时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经过5个半衰期达到稳定血药浓度(4-6倍初始血药浓度)。表观清除率为19-29/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920-2620。血药浓度与剂量成线性关系。食物或抗酸药对达克替尼的血药浓度影响很小。


不良反应


达克替尼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腹泻(diarrhea)和皮疹(rash,其它副作用有恶心呕吐、毛囊炎、皮肤干燥、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血小板减少症、心脏毒性(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厌食、疲劳、呼吸困难、咳嗽、鼻衄、胃肠道和非胃肠道出血、便秘、腹痛、发热、口腔炎、甲沟炎等


临床数据


研究纳入了452例新诊断为具有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 L858R点突变±20 T790M突变)的IIIB/IV期或复发性且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没有经过系统性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且这些患者初入组时,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对平衡。


研究人员随机把这些入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让其每日口服达克替尼45 mg或吉非替尼250 mg,但在之后的治疗中由于副作用,逐渐减少患者药物使用的剂量,达克替尼组共有151例患者进行了药剂调整,第一次调整为30 mg/日,第二次调整为15 mg/日;而吉非替尼组只有18例,把250 mg/日调整为了每2250 mg


试验结果表明,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相似,分别为75%72%。接受达克替尼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4.7个月,持续反应时间为14.8个月;而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9.2个月,持续反应时间为8.3个月。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1.3个月里,一共有220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48.7%,其中达克替尼组103例,占总数的45.4%,吉非替尼组117例,占总数的52.0%,与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相比,达克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34.1个月 vs 26.8个月;30个月的总生存率为56.2% vs 46.3%。对于晚期EGFR突变阳性尤其是21外显子L858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吉非替尼相比,达克替尼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Mapping Subpopulations of Cancer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articles by Nano-Flow Cytometry复制标题

用纳米流式细胞术绘制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和颗粒亚群

发表时间:2019-09-24

影响指数:13.9

作者: Dongsic Choi

期刊:ACS Nano

The elusive complexity of membranous extracellular vesicle (EV) and membrane-less extracellular particle (EP) populations released from various cellular sources contains clues as to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diagnostic utility. In this study, we employed optimized multicolor nano-flow cytometry,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SI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o bridge sensitive detection at the single EV/EP level and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of cancer cell secretomes.

译文

从各种细胞源释放的膜胞外小泡(EV)和无细胞胞外颗粒(EP)群体的复杂的复杂性包含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诊断效用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优化的多色纳米流式细胞术、结构光照(SI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来桥接单一EV/EP水平的敏感检测和对癌细胞分泌体的高通量分析。 我们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由几种不同的转化机制驱动的完整细胞释放的颗粒,或应用于在药物抑制其致癌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作用下受到治疗性应激的细胞。我们证明了EV/EP货物的生物学相关成分的高度异质性分布,包括肿瘤蛋白(EGFR)、凝血因子(组织因子)、促转移整合素(ITGA6、ITGA4)、四磷酸腺苷(CD63)和基因组DNA在整个癌细胞颗粒分泌组中的分布。 我们观察到,用不可逆激酶抑制剂(dacomitinib)靶向EGFR活性可触发含有EP/EV亚群的DNA的发射,包括同时含有EGFR和DNase抗性染色质的颗粒(染色质)。虽然纳米流式细胞术能够量化整个特定分泌系统的这些变化,SIM揭示了EV/EP亚群的单个分子形貌,AFM暴露了它们的一些物理特性,包括纳米丝和其他亚结构的存在。

+1
+2
100研值 100研值 ¥99课程
检索文献一次
下载文献一次

去下载>

成功解锁2个技能,为你点赞

《SCI写作十大必备语法》
解决你的SCI语法难题!

技能熟练度+1

视频课《玩转文献检索》
让你成为检索达人!

恭喜完成新手挑战

手机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领取

免费领《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教程》

微信扫码, 免费领取

手机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