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词汇大全 > rituximab
rituximab

肿瘤

关键词肿瘤 药物 免疫治疗

词汇介绍

拓展阅读

解析

rituximab

释    义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例    句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demonstrating a clear benefit of rituximab maintenance following a rituximab-containing induction regimen.  这是首个显示出在进行了包含美罗华的诱导疗法之后采用美罗华维持疗法有明显益处的试验。

概述

概述


利妥昔单抗是1997年在美国上市的一种癌症治疗药物,是罗氏公司的又一个抗癌靶向药物,其商品名为美罗华。利妥昔单抗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耐药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D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同时目前已获批作为晚期结肠癌的一线用药。该药为淡黄色澄明液体,无异物,絮状物及沉淀,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作用机制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跨膜蛋白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抗原CD20B-lymphocyte surface antigen CD20也叫做MS4A1membrane-spanning 4-domains subfamily A member 1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过调节跨膜子流动直接对B细胞起作用,主要参与调节B细胞活化和增殖。CD20表达于除B细胞发育最早期(early pro-B cell)和最晚期浆细胞(plasma cells)意外的所有时期,从晚期pro-B到成熟B细胞,在造血干细胞以及其他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该抗原表达于95%以上的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与抗体结合后,CD20不被内在化或从细胞膜上脱落。CD20不以游离抗原形式在血浆中循环,因此,也就不会与抗体竞争性结合。利妥昔单抗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细胞溶解的可能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第一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外周B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水平,6个月后开始恢复,治疗完成后912个月之间恢复正常。此外,体外研究证明,利妥昔单抗可使药物抵抗性的人体淋巴细胞对一些化疗药的细胞毒性敏感。


注意事项


1、患者循环中有大量恶性肿瘤细胞(>25,000/mL)或高肿瘤负荷(病灶>10 cm,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应及其慎重,可给予其他治疗选择。这类患者在第一次滴注利妥昔单抗时应考虑减慢滴注速度。肺功能不全或高肿瘤负荷者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增加,这些反应在临床上可能与超敏反应无法区别。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热、寒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还可能伴随出现一些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特征,例如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LDH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危机生命的呼吸衰竭。


2、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例如心绞痛、房扑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衰;在利妥昔单抗滴注过程中,应严密监护。虽然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不会导致骨髓抑制,但在中性粒细胞技术<1.5x109/I/或血小板技术<75x109/I的患者接受治疗时,仍应谨慎,因为在这类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的临床经验有限。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利妥昔单药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全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当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时,根据通常的医疗实践应定期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在单独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已有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的报道,有些甚至导致致命后果。


进展


利妥昔单抗是罗氏研发的药物,是第一个通过FDA认证的抗肿瘤单抗药物,其在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分别于2018年和2015年到期。20172月,韩国生物制药公司Celltrion的仿制药Trubxima获得了欧盟药品监管局(EMA)上市批准,适应症包括原研药利妥昔单抗的所有肿瘤适应症。除此之外,印度的制药公司Dr. Reddy’s早在2007年推出了首个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俄罗斯Biocad公司的利妥昔单抗类似药也于2014年在俄罗斯获批上市。在国内,2019222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了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上市注册申请,该药是国内获批的首个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Ef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rituximab versus intravenous rituximab for frst-lin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SABRINA):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复制标题

皮下注射利妥昔单抗与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 (SABRINA) 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随机、开放标签、3期试验

发表时间:2017-05-02

影响指数:12.0

作者: Andrew Davies

期刊:Lancet Haematol

Between Feb 15, 2011, and May 15, 2013, 41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205 to intravenous rituximab and 205 to subcutaneous rituximab. Investigator-assessed overall response at the end of induction was 84·9% (95% CI 79·2–89·5)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and 84·4% (78·7–89·1) in the subcutaneous group.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199 [95%] of 210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vs 189 [96%] of 197 in the subcutaneous group);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of grade 3 or higher was also similar (116 [55%] vs 111 [56%]). The most common grade 3 or higher adverse event was neutropenia, which occurred in 44 patients (21%)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and 52 (26%) in the subcutaneous group. Serious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72 patients (34%)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and 73 (37%) in the subcutaneous group. Administration-related reactions occurred in 73 patients (35%)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and 95 (48%) patients in the subcutaneous group (mainly grade 1 or 2 local injection-site reactions).

译文

2011年2月15日至2013年5月15日期间,410名患者被随机分配,205名患者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205名患者进行皮下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者评估的诱导结束时总体反应在静脉组为84·9%(95%CI 79·2-89·5),皮下组为84·4%(78·7-89·1)。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静脉组210例中有199例[95%],皮下组197例中有189例[96%]); 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似(116 [55%] vs 111 [56%])。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静脉组44例(21%)和皮下组52例(26%)发生。静脉组72例(3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皮下组73例(3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静脉组73名患者(35%)和皮下组95名(48%)患者(主要是1级或2级局部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给药相关反应。

+1
+2
100研值 100研值 ¥99课程
检索文献一次
下载文献一次

去下载>

成功解锁2个技能,为你点赞

《SCI写作十大必备语法》
解决你的SCI语法难题!

技能熟练度+1

视频课《玩转文献检索》
让你成为检索达人!

恭喜完成新手挑战

手机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领取

免费领《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教程》

微信扫码, 免费领取

手机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