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词汇大全 >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儿科

关键词儿科 疾病 基因缺陷性疾病

词汇介绍

拓展阅读

解析

congenital 英 /kənˈdʒenɪtl/ 美 /kənˈdʒenɪtl/

释    义   adj. 先天的;天生的

例    句   When John was 17, he died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约翰在17岁那年死于先天性心脏病良。

 

muscular 英 /ˈmʌskjələ(r)/  美 /ˈmʌskjələr/

释    义   adj. 肌肉的;肌肉发达的

例 句   The first historical account of muscular dystrophy appeared in 1830, when Sir Charles Bell wrotean essay about an illness that caused progressive weakness in boys. 历史上首次记载肌营养不良是1830年查尔斯贝尔写了一篇相关疾病的文章,该疾病会导致男孩逐步疲软。


dystrophy 英 /ˈdɪstrəfi/  美 /ˈdɪstrəfi/

释    义   n. 营养障碍;营养失调

例    句   Muscular dystrophy is a group of more than 30 genetic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weakness and deterioration of skeletal muscles. 肌营养不良是30 种遗传性疾病的一种,以骨骼肌进展性无力和变性为特点。

概述

概述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基因缺陷性疾病。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骨骼、呼吸及胃肠道受累。不同类型起病时间、进展速度、受累范围、严重程度差异很大。遗传方式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


病因和流行病学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病因是维持肌肉细胞在伸缩过程中保持肌膜完整性的重要结构蛋白Dystrophin的编码基因(DMD基因)发生致病缺陷,从而导致功能异常,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破坏。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在各个国家、地区和人种间无明显差异,每3600~6000出生男婴中有1例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3853,估算全国患者约70 000人。


临床表现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在儿童期起病。表现为运动发育轻度迟滞,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影响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出现步态异常、上肢活动受限,自然病程常在10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此后出现脊柱侧弯、关节挛缩、呼吸肌无力、扩张性心肌病,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死亡。查体可见双腓肠肌假肥大,同时可有双前臂及舌肌假肥大,Gower’s征阳性,腰椎前凸等。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同一疾病的相对良性表型,因DMD基因功能未完全丧失,所以病情明显轻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可青年甚至成年起病,部分患者不影响生存期。假肥大体征明显,部分患者在肢体无力尚轻时,先出现明显的扩张性心肌病。


辅助检查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相关辅助检查如下:


1.血清学检测  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红蛋白(Myo)在肌细胞损害时释放入血,从而引起血中浓度明显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200倍。


2.肌电图  肌电图对于判定肌肉疾病很重要,尤其在病情尚不明显,特别是轻型BMD肌酶升高不突出时。需通过针极肌电图配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确定为肌源性损害。幼龄早期BMD患儿在检查配合不佳情况下,可能无特殊发现。


3.肌肉MR  在肌肉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肌肉MR可发现肌肉组织中存在炎性水肿和(或)脂肪替代,同时帮助明确受累肌群分布特点和病变程度。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随诊病情进展。


4.肌肉活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肉组织呈肌营养不良样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发现肌膜上的Dystrophin蛋白表达完全或部分缺失。另外,肌肉活检还可鉴别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等。


5.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对DMD/BMD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基因检测有多种不同方法,疑诊DMD/BMD,一般先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DMD基因大片段缺失和重复,如果未发现此类拷贝数异常,再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微小突变。随着NG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发展,目前已可用高通量测序一步法同时检测拷贝数变化和微小突变。


诊断


幼儿期运动发育轻度迟滞,儿童期(5~6岁)运动能力开始下降,并出现步态异常、跟腱挛缩、腰椎前凸等变化,查体可见明显双腓肠肌假肥大现象。结合血肌酶谱明显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可临床疑诊DMD。确诊需基因检测发现DMD基因致病性缺陷或肌肉活检发现Dystrophin蛋白异常。


治疗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定期随诊评估相关系统受累并给予治疗,能够明显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如下:


1.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的DMD患者,建议在3岁后、运动功能下降前开始规范口服激素治疗。一般推荐每日疗法,每日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0.75mg/(kg·d),早饭后一次顿服。根据治疗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周末疗法(周末2天服用整周剂量),间断疗法(服药10天停药10天,疗效弱于每日疗法)是备选方案。口服激素选择上,甲泼尼龙[0.6mg/(kg·d)]和地夫可特[0.9mg/(kg·d),我国未上市]也可考虑,治疗作用基本相当,副作用与泼尼松有所不同。BMD患者病情较轻,一般不长期应用口服激素治疗。


2.康复治疗  对于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规范的家庭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建议确诊后早期、规律开展。应在有相关疾病治疗经验的康复科医师指导下长期坚持,能够延缓疾病造成的关节挛缩、姿势异常等,并能在肌力不足的情况下,维持更好的生活功能和姿态。一些器械康复,如站斜板、足部矫形支具、站立架等也在疾病不同阶段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3.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脊柱侧弯、关节挛缩等,应行外科评估。矫形手术能够纠正脊柱、关节的结构畸形,有助于维持运动机能和保持呼吸功能。


4.多学科联合诊治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发展过程中造成多器官系统受累,需要多科协作,联合诊治。出现明显骨质疏松后,需在内分泌科指导下,给予二磷酸盐等药物治疗。出现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下降后,需在心内科诊治,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出现呼吸功能下降后,需在呼吸科诊治,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他营养、消化、心理等问题,均需在相应科室评估治疗。


5.患者管理和宣教  宣教“与疾病共存”理念,患者及家庭需对所患疾病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管理,重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6.新兴治疗  随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的快速发展,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已有新的基因治疗药物,如外显子51跳跃药物eteplirsen已被FDA批准上市。适用范围更广的AAV载体导入外源截短dystrophin蛋白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其他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其他调整药物等也都在快速推进中,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造福于病人。

MSTO1 mutations cause mtDNA depletion, manifesting as muscular dystrophy with cerebellar involvement复制标题

MSTO1突变引起mtDNA耗竭,表现为肌营养不良伴小脑受累

发表时间:2019-08-29

影响指数:18.2

作者: Donkervoort S

期刊:Acta Neuropathol

Bi-allelic loss-of-function variants in MSTO1 manifest clinically with a remarkably consistent phenotype of childhood-onset muscular dystrophy, corticospinal tract dysfunction and early-onset non-progressive cerebellar atrophy. MSTO1 protein was not detectable in the cultured fibroblasts of all seven patients evaluated, suggesting that pathogenic variants result in a loss of protein expression and/or affect protein stability. Consistent with impaired mitochondrial fusion, mitochondrial networks in fibroblasts were found to be fragmented. Furthermore, all fibroblasts were found to have depletion of mtDNA ranging from 30 to 70% along with alterations to mtDNA nucleoids. Our data corroborate the role of MSTO1 as a 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and highlight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link to mtDNA regulation.

译文

msto1中的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变异在临床上表现出与儿童期发病的肌营养不良、皮质脊髓束功能障碍和早期发病的非进行性小脑萎缩显著一致的表型。所有7例患者的培养成纤维细胞中均未检测到msto1蛋白,提示致病性变异导致蛋白表达缺失和/或影响蛋白稳定性。与受损的线粒体融合相一致,成纤维细胞中的线粒体网络被发现是支离破碎的。此外,所有成纤维细胞的mtdna损耗范围在30%到70%之间,并伴有mtdna类核仁的改变。我们的数据证实了msto1作为线粒体融合蛋白的作用,并强调了一个先前未被认识的与mtdna调控的联系。

+1
+2
100研值 100研值 ¥99课程
检索文献一次
下载文献一次

去下载>

成功解锁2个技能,为你点赞

《SCI写作十大必备语法》
解决你的SCI语法难题!

技能熟练度+1

视频课《玩转文献检索》
让你成为检索达人!

恭喜完成新手挑战

手机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领取

免费领《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教程》

微信扫码, 免费领取

手机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