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单位的大龄单身男女却主动申请过年值班,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清一色的怕过年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作为一名科研人就要拿出科学证据来“对抗”催婚。笔者(也是单身狗)默默打开PubMed,试图找到些什么,惊喜发现一项针对伴侣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性论文发表神经学顶级期刊Neuroimage上。
该研究找到了长期婚姻关系能够塑造夫妻间功能性脑神经网络组织的证据,发现在长期已婚夫妇中,可以观察到显著相似的空间性和额顶网络。也就是说,找一个更好的人做伴侣,你也会变得更好。论文题为“Neural
evidence for long-term marriage shaping the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between couples”。
1、研究方法
①从当地老年社区中心招募了35对长期已婚夫妇(平均71.96±5.31岁),并用Hendrick在1988年制定的5项关系评估量表对这些长期伴侣的关系满意度进行评估。
②利用MRI对受试者的大脑相关功能性图像进行采集并预处理。
③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将预处理后的功能MRI图像分解为一组独立分量并进行固有功能连接体相似性分析。
2、研究结果
①利用ICA分析得到7个功能兴趣网络,即视觉网络(VN)、躯体运动网络(SMN)、注意力网络(DAN)、突出网络(SN)、边缘网络(LN)、额顶网络(FPN)和默认模式网络(DMN)。
团队进一步对各队夫妇每个网络的空间相似性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只有突出网络和额顶网络有显著的相似性。
②进一步对结婚时长与大脑网络空间相似性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只有额顶网络的空间相似性与结婚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功能连接体相似性分析表明:Couple与非Couple相比,连接体相似性略显着著;此外,团队还研究了连接体相似性与婚姻时长以及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连接体相似性与婚姻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关系满意度与连接体相似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非单身时间越久,二人的大脑空间结果越相似。
③在复杂多样的大脑空间网络结构中,究竟哪些对伴侣间的连接体相似性的作用最大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团队进一步量化了网络间连接对伴侣间连接体相似性的贡献量大小,如下图。发现与突显网络和额顶网络相联系的网络结构SNSMN、FPN-LN和FPN-DAN,对连接体相似性的贡献最大。这一点与网络空间相似性结果一致的。
3、总结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相似的人格特征或共同的生活经历可能使两人走在一起。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伴侣可能会逐渐形成个体的功能性脑网络组织,并相互影响。所以,面对父母的催婚,其实你不应该丢了自己,你要知道有些幸福催不来,它必须等。
额顶网络参与运动规划和认知控制。夫妻之间的额顶网络相似性可能决定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行为或认知思维方式。久而久之,这种相似性可能会演变成各种习惯的“镜像”,也就是说二人在行为和思想上会变得越来越相似。这也就是所谓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笔者认为,而年轻人们即使到了适婚年龄还单着也无所谓,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而且你已经拥有了想要的生活质量就好了。低质量的婚姻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呢!